治沙带来生态空间颜色之变
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今昔对比
(资料图)
(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供图)
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今昔对比
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今昔对比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内蒙古
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
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为集中
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
境内分布有四大沙漠、四大沙地
内蒙古也外与俄罗斯、蒙古国接壤
是北方沙尘源的第一道防线
是我国唯一横跨三北地区的省份
是“三北”工程面积最大的省份
三北工程
“三北”工程从启动之初,就把防沙治沙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。搞好“三北”工程,做好防沙治沙,对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、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具有重大意义。
近十年
(2013年到2022年)
内蒙古累计完成
营造林1.27亿亩
种草2.89亿亩
防沙治沙1.25亿亩
全区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
三北大地由黄到绿的沧桑巨变
是科技治沙、产业治沙的中国智慧
更是无数治沙英雄的奋斗史
吴向东
在沙漠中无怨挥洒青春和汗水
吴向东1985年顺利考入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系,攻读沙漠治理专业。毕业后,怀着一颗将家乡变绿变好的心,迅速投身到火热的治沙造林工作中。
(来源:鄂尔多斯日报)
选择了沙漠的他,一干就是21载。即使新婚燕尔,面对任务也毫不犹豫,如“老黄牛”一样在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,组织实施造林任务达23万多亩,在曾经的“死亡之海”库布其沙漠上,书写着绿色传奇。
曹扎娃
用坚持与执着实现沙漠披绿
(左为年轻时的照片,右为现在)
“我这一辈子就干一件事,就是种树。”今年81岁的曹扎娃说。
从1958年开始,16岁的曹扎娃便跟着父辈们一起种树治沙。毛乌素沙地环境恶劣,曹扎娃没有屈服,“一根筋”地将种树进行到底。他每天在树林里忙碌,种树就靠一把铁锹,现在已经用坏了20来把。
时至今日,年过八旬的老人仍住在林子里,为树木修理枝杈,给林子补植新苗。
曹扎娃在毛乌素沙地种植的一片树林
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李建国
将3000多亩沙地逐步变成绿洲
和父母一起植树造林20年后
李建国和妻子又用
20年时间继续坚守在毛乌素沙地
(图片来源于新华网)
李建国家处在毛乌素沙地北缘,一家饱受风沙侵袭,李建国倾其所有与风沙搏斗,靠着手中的铁锹、驴车等简陋工具,实现了从沙赶人到人赶沙的改变,阻挡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。
谢恭德
乌兰布和沙漠治沙“愚公”
谢恭德带领妻儿老小挖渠开荒
坚持植树造林40年
硬是让5000亩寸草不长
的沙漠披上绿装
谢恭德把家里全部积蓄投入进去,没钱就到处借,欠款直到2010年才还清。还“说服”3个儿子辞去工作,加入了治沙种树队伍。谢恭德说,愚公能把两座山移走,我们也能把沙漠治好,如果我这一代实现不了,我还有儿子、孙子。被人们称为治沙“愚公”。
吴向荣
让腾格里沙漠开出一片花海
从日本留学归国
手拿环境学本科和经济学硕士的文凭
他却选择了一份最难“回本”的工作
驻扎腾格里沙漠基地
和沙漠化斗智斗勇
14年,他令黄沙开出一片花海
一条南北长约18.5公里
宽约为500-2000米
总面积达3万亩左右的锁边林绿化带
将腾格里沙漠嚣张东扩的步伐
止在贺兰山脚下
席宝力皋
科尔沁沙地的初心
从1987年决定种树治沙开始,席宝力皋的脚步没停过。那一年,他15岁。不顾父母的劝阻,一头扎进了茫茫沙海中,开始了他艰苦漫长的治沙征程。
席宝力皋义务帮助村民干活,提供技术指导,把自己家近4万棵杨树苗、20万棵黄柳树苗免费提供给村民。
(来源:通辽日报 )
到底什么才能挡住风沙,让一棵幼苗在沙漠中长大?席宝力皋说:“还是人能挡住,别的啥都挡不住,人安心在这治理,那就挡住了。”
殷玉珍
30年坚守,沙漠变绿洲
毛乌素沙地“治沙女王”的殷玉珍,近40年时间里,她和丈夫创造了种出7万亩沙漠绿洲的奇迹。
(图片来源:半月谈)
结婚的第二年,殷玉珍用家里最值钱的唯一一只羊换回600株树苗,最后存活了不到10棵,但这让殷玉珍看到了希望。从此,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沙战斗打响了。
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殷玉珍,多年来与丈夫历尽千辛万苦,给漫漫黄沙披上绿装。近些年她“以林养农”,在“造林大户”基础上又成为“种粮大户”。
何文强
只为了那片绿色
何文强家在磴口县一个沙漠边缘的村子,村民们种植的华莱士幼苗每年都要被沙尘掩埋好几次。治沙植树迫在眉睫。怀着这个朴素的想法,何文强于2005年考入磴口县林业局,当了一名植树造林的治沙人。
“比起老治沙人,其实我们的辛苦程度轻多了。”何文强觉得,条件得到改善,新时期的年轻治沙人,更应该把工作干好。“请大家放心,治沙精神和优良传统,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没有丢。”
李相儒
“90”后科技治沙人
2013年,“90后”李相儒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亿利集团,成为新一代治沙人。李相儒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实验室中研究各类种质资源,和同事通过引种驯化扩繁等科技手段,结合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实际经验,保护和培育了1000多种耐寒、耐旱、耐盐碱的种质资源,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。
如今在库布其,科技治沙越来越重要,李相儒说,像他这样的“90后”在团队中占了很大一部分。
马云平
用双手和汗水谱写治沙奇迹
用20年时间把浑善达克3700亩荒山,变成一片绿洲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诺尔镇新民村村民马云平,用双手和汗水谱写了一个荒山变绿洲的治沙奇迹。
马云平种的树现如今已长大
(来源:中国草原)
马云平和妻子二人十几年如一日,不顾冬日严寒和夏日酷暑,用自己手中的铁锹和镐头,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挖,一棵树苗一棵树苗地种。如今,马云平治沙累计投入40多万元,共栽植樟子松1768亩,杨树、榆树、山杏、黄柳、柠条等1940亩,让3700亩沙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,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生机。
这些沙漠蜕变的背后
是无数人坚持不懈的努力
有治沙专家、企业家、大学生、老百姓
他们大力弘扬“三北精神”
勇担使命、不畏艰辛、久久为功
实现了三北大地由黄到绿的沧桑巨变
构筑起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
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荒漠
在荒漠高原树起了一座
万众一心的绿色丰碑
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
但每一位投入到治沙事业中的都是英雄
编辑/薛花
责任编辑/玮琦
审核/张瑾
监制/弓春伟 王玉甫
总监制/贾杰
整合/鄂尔多斯日报、新华社、巴彦淖尔日报、通辽日报等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时代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